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复合材料层压板在航空航天、汽车、风能及高性能运动器材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由于其各向异性和分层结构,拉伸性能测试是评价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和设计可靠性的基础环节,复合材料层压板的拉伸性能将直接影响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。
其中,典型的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性能指标包括:
拉伸强度(Tensile Strength)
拉伸模量(Tensile Modulus)
泊松比(Poisson's ratio)
断裂应变(Failure Strain)
这些指标不仅用于材料选型,还关系到复材部件的设计裕度、失效模式和寿命预测。
目前,国内主要采用的拉伸测试标准包括 GB/T 3354、GB/T 1447、ASTM D3039、ISO 527-4/5 等,可帮助研发和测试人员选择合适的测试规范,但不同标准对应测试材料类型和要求都有区别。
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测试看似简单,但细节决定成败。要进行一个可靠、有效的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测试,关键注意要点涵盖了从准备到报告的全过程。以下为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测试的核心要点。
首先用户需明确并严格遵守所选标准(如 ASTM D3039、GB/T 3354、ISO 527-4 等)。标准内容对试样尺寸、铺层和数量均有明确规定,任何偏差都会导致数据不可比或无效。
避免边缘损伤:需使用水刀或金刚石砂轮切片机进行切割,避免纤维拉毛或基体烧伤。切割后必须对边缘进行精细打磨(特别针对泊松比测试),从而消除任何微小的缺口或裂纹,这些都是致命的应力集中源。
检查内部缺陷:在粘贴应变片之前,可使用超声波扫描等无损检测方法检查试样内部是否存在分层、孔隙等初始缺陷,如发现试样缺陷应当作废弃处理。
加强片的粘贴目的在于保护试样在夹持端不被压碎或产生剪切破坏,确保破坏发生在中间的平行段。
加强片必须与试样轴心全部对齐,任何歪斜都会引入附加的弯曲应力从而影响弯曲百分比。另外,测试前需确保加强片胶粘剂全部固化,避免测试时加强片脱落。
根据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应变源数量,例如 ASTM D3039 和 GB/T 3354 需要至少三个应变源,对此可采用 Instron 扩展应变通道。
应变片:对于复合材料来说,粘贴式电阻应变片是测量模量和泊松比的常见测量手段,能够直接测量试样表面的真实应变。
传统夹持式引伸计: 可满足各标准中关于标距的特定要求。
光学方法辅助:数字图像相关法(DIC)能提供全场应变分布,非常适合研究应变集中和破坏起始,是很好的补充手段。
试样夹持:用户需确保加强片全部包含在夹面内。
消除弯曲:建议使用壳体移动自对中楔形夹具保证对中度。装夹后,可在试样两侧粘贴背对背的应变片,在低载荷下检查弯曲度。
夹持力适中:夹持力过小会导致试样打滑,过大则会压碎试样端部。因此,应按照标准推荐值使用扭矩扳手均匀拧紧夹具。
破坏位置:这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。有效的破坏必须发生在平行标距段内或其附近的规定范围内(通常离夹持端一倍宽度以上的位置均为有效)。发生在加强片或夹持处的破坏通常视为无效,数据应舍弃并记录原因。
破坏模式:观察并记录断口形貌。用户应当参考对应标准的要求,并记录在试验结果中。
典型的有效模式包括:
0° 试样:纤维断裂,断口整齐;
90° 试样:基体开裂或纤维/基体界面脱粘;
±45° 试样:明显的剪切破坏;
出现分层可能意味着工艺问题或测试引入的弯曲。
弹性模量计算:根据不同标准在线性段内选取计算区间,避免在初始压实段和临近破坏的非线性段进行计算。
统计有效性:复合材料具有固有的分散性,因此单个数据点毫无意义!用户必须测试至少 5 个有效试样,汇报平均值、标准偏差和离散系数。离散系数过大(如>5%)通常表明制备或测试过程存在问题。
遵循以上测试要点,才能将试验系统得到的一个可靠精确的应力应变数据,转化为可靠、有价值的材料性能参数,为设计、质量控制和科学研究提供坚实依据。
Instron 针对复合材料领域测试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,可提供覆盖多种材料与工况的完整测试方案,配套高精度引伸计和专业软件,确保测试结果高重复性,符合国际标准并助力材料研发、质量控制与科研应用。
公司邮箱: MarcomChina@instron.com
服务热线: 400-820-2006
公司地址: 上海市静安区天目西路99号丽丰天际中心30层
Copyright © 2025 英斯特朗(上海)试验设备贸易有限公司(美国instron) AlL Rights Reserved
备案号:沪ICP备19007840号-2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.xml